应科院学字/
本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公文公开 > 应科院学字 > 正文

江西应用科技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修订)

作者: 发布日期:2022-04-13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应科院学字〔2022〕6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的方针,结合本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坚持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相结合,坚持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坚持专业实训与公益服务相结合,培养有能力、敢担当、爱劳动,乐奉献的时代新人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

深刻领会劳动精神内涵以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结合时代主题和生动案例,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和劳动文化宣传活动,教育学生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把握劳动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乐于劳动的良好习惯。邀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技术能手进校园开展劳动教育专题讲座,示范指导学生开展劳动活动,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范,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责任单位:宣传部、团委、学工(部)处、教务处、各学院)

加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1.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劳动教育内容,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不少于32学时共计2学分。理论课程方面,探索以大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创业基础、军事理论劳动通论课程为依托劳动教育课程群,开展不少于8学时的理论课教学,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就业择业观。(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2.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在思政课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教育劳动经典解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问题重要论述分析当前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发展趋势在课程思政中,强化本专业劳动伦理和劳动发展趋势教育,构建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劳育价值体系同时,注意加强专业教育中劳动知识的传授和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责任单位:马克思主义学院各学院

3.加强优质课程建设。组建劳动教育课程教师团队开展集体备课,优化教学内容;编写教学大纲、教案,设计教学环节考核方式编写劳动实践指导手册明确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工具使用、考核评价、安全保护等劳动教育要求;录制线上教学课件和视频,开放在线共享,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打造劳动教育的精品课程。(责任单位:教务处、各学院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1.开展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打造党委领导下团学组织协同推进的“一心双环”工作格局,以共青团组织为枢纽和中心,学生会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自治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让劳动教育全面渗透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去。每学年设立劳动日、劳动周,各班级增设劳动委员,加强学生宿舍卫生管理,组织开展校园集体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一种生活养成教育。(责任单位:学工(部)处、团委后勤处各学院

2.组织社会劳动实践配合理论课学习开设劳动实践选修课组织学生深入生产劳动第一线,感受劳动的魅力,在实践中印证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中设置实践环节,明确劳动时间和内容,深入劳动现场,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就业指导过程中。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打造品牌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师生到各类企业、各类组织参加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建立社会实践学分制、健全实践育人效果评价体系责任单位:学工(部)处、教务处、团委、就业指导中心、产教融合中心、各学院)

3.进行公益性劳动实践。广泛开展校内公益劳动,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学生的公益服务意识;校内公益劳动主要以参与部分场所的值班、巡逻,参与维护公共秩序,参与校园环境卫生清扫,参与学校园林修整与绿化等形式为主。校外公益劳动主要是利用社区、街道、敬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资源,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开展校外公益劳动责任单位:团委、学工(部)处、各学院)

4.开展校园劳动文化建设。推进劳动模范、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化、常态化、纵深化和机制化建设,发挥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开展以“弘扬劳动精神、培养劳动情怀”为主题的劳动教育系列活动,用好橱窗海报、标语、报纸等传统媒体,发挥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优势,打造以劳动教育为主的特色多媒体产品,提升劳动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举办江西应用科技学院文创设计大赛,开发学校专属文创作品,推广制作贴近大学生特点的网络劳动文化产品,包括微信表情包、头像、PPT模板3D打印产品等。通过微直播、微寄语等板块,分享劳动教育感悟,增强劳动教育的互动性。(责任单位:宣传部、学工(部)处、团委各学院

5.深化创新创业型劳动实践。充分开展科技创新类活动,开发学生脑力劳动;结合大学生互联网+为双创平台,学校就业指导机构为载体和平台,学科专业竞赛为抓手,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创造有价值的物化劳动成果,从辛勤劳动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责任单位: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就业指导中心、学工(部)处、团委各学院

加强劳动教育教研究

成立劳动教育教研室,作为统筹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承担全校性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任务、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专门机构。集中力量加大劳动教育类科研和课题的支持和培育力度,形成一批适应时代发展的劳动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成果。(责任单位:科研处教务处、学工(部)处、各学院

)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劳动教育方面的教师交流与培训,增强教师对新时代劳动教育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的价值认同,培养进行劳动教育的专业教师;组织教师通过挂职、进修等方式参与其他专业领域相关的基层社会实践,提升实践技能,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聘请专家、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等优秀社会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构建社会型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依托现有辅导员队伍,推进各学院辅导员与劳模兼职辅导员协同开展劳动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完善教师评聘和考核机制,建立劳动教育师资激励机制,加大教师开展劳动教育研究、教育教学改革立项倾向性扶持,鼓励更多教师致力于劳动教育。(责任单位:人事处、教务处学工(部)处

、健全劳动教育保障机制

(一)完善劳动教育领导体制。成立学校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务、学工、后勤副校长(或副书记)任副组长,校办、教务处、各教学院含马克思主义学院)、产教融合中心、学工(部)处、团委、宣传部、科研处、实验实训中心、后勤处财务处、人事处、就业指导中心、保卫处等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推进学校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

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教学、学生工作、科研与宣传四个专项组。教学组由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各学院(含马克思主义学院)、人事处牵头,负责劳动教育教材、师资队伍、课程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建设;学生工作组由学工(部)处、团委后勤处保卫处牵头,负责组织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活动、日常生活劳动校内外公益性劳动实践等;科研组由科研处牵头,负责开展劳动教育相关的科学研究;宣传组由党委宣传部团委牵头,负责宣传推广学校劳动教育所取得的成果。责任单位:校办、学工(部)处、教务处)

)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种形式筹措资金,设置专项经费,加快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加强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责任单位:财务处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学工(部)处

)强化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对师生的劳动安全教育,强化劳动风险意识,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科学评估劳动实践活动的安全风险,消除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制订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责任单位:学工(部)处、保卫处、后勤处

)完善劳动教育考核与评价管理。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纳入第二课堂成绩系统,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相结合;将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成绩纳入学生评优、推优入党等指标体系中。

(1)学校统一为学生发放《学生劳动教育手册》,《学生劳动教育手册》上的记载是考核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课时数、表现及效果,是给予学生劳动实践学分的重要依据。

(2)无论是采用集体还是个别方式,学生参加劳动实践都必须经辅导员做出安排,劳动结束后由提供劳动的部门会同辅导员共同进行考核(核定时数、评定效果),结果计入学生劳动教育手册

(3)学生参加劳动实践的学年考核,由班委协助辅导员老师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结果汇总报分院教务科,由分院教务科核定学分报教务处审定。

责任单位:学工(部)处、团委教务处







编辑:邓东
审核:黄继磊